【3月19日】十年債息升至1.75厘,美股3大指數回軟,道指跌153點或0.46%,標指跌1.48%,納指跌3.02%。噚日提到值搏率問題,標指上方阻力為4000,當標指升至3983時,值搏率變得越來越細,加上技術指標呈超買,回吐也是遲早的事。今轉標指下方支持位為3850,若是失守會再試3800,估計支持力很大。留意美股仍在牛市當中,尤其是當1.9萬億美元流入實體經濟,對經濟有很大幫助,不要忘記在去年低基數下,今年美國GDP增長估算有8%以上。
美聯儲調高預期目標通脹至2.3%,試問只有1.6%息率的美債又有何吸引力呢?難道坊間便沒有其他更高回報的投資嗎?債息低企環境是美聯儲用QE堆砌出來的假象,過往美聯儲保證了不加息,每月仲要做埋傻佬,以接火棒式入市買債托市,市場見穩賺不賠,機構投資者才安心如此低息也買入美債。但隨著通脹來臨,考慮到加息時間會推早,這些長年期債券越往後便越發不值錢,這也是長年期債息率先向上的原因。連美聯儲也預期核心通脹將升至2.3%,跟現時十年息1.7厘仍有0.5%的上升空間,如此一來只會吸引更多醒目資金流入沽空美債搵錢,債息易升難跌。
當穩健的十年息升至1.7厘,企業發債成本肯定會越來越高,去年科技股受惠於低息環境成功大量發債,借入低息再投資高回報項目,成為科技股炒上的最佳殺手鐧,發展至後期,甚至有企業發債借錢去炒幣搵錢。當息口逆轉,科技股低息環境優勢正在改變,較高的借貸成本打壓了盈利空間,更甚一旦資金離開債市,會引發債市步入熊市,漸漸科技股難於發債集資。去年公司發行了天量債務,若息口趨升,未來這批科技股如何還債又是一個口痛問題。去年美國科技股倍數上升,至今納指的頭肩頂威脅仍未解除,噚晚收於13116,留意13000頸線會否再度失守。
資金流對炒股票影響力很大,還記得去年年底圖太郎為何看好A股走勢呢?主要是出口強勁,加上美匯轉弱,資金正由歐美流入中國。但情況在2月有所改變,美匯在1月初見過89.21後回升,2月升穿91便有轉向意圖,資金流入中國勢頭有所改變,再觀察中國M2增速在1月份突然由10.4%跌至9.4%,反映央媽開開始收緊銀根,2月底更是收緊銀行間之拆借,為A股跌市埋下伏筆。
內地經濟一向是3頭馬車,包括出口、投資、內需,2020年遇上疫情,出口及內需急速萎縮,阿爺唯有大搞基建去頂住GDP,結果造就了天量的新增地方政府債務,達到4.73萬億元,其中一般債務佔9800億元,有3.75億元是專項債務,可看成一次性項目。去年這些錢都投入基建當中,政府使了大錢,民間人人有工開,經濟也活起來,也帶動起內需,今年情況又是如何呢?
今年初出口復甦,內需也回勇,早前市場已預估今年政府會減少固定投資,最初估算專項債務仍有2.25萬億元,一般債務約5880億元,怎料剛出來新增專項債務只有1.77萬億元,連去年一半也不及。政府投放少了,至今所發的地方專項債券也只得7845億元,政府花少了錢,流入民間的錢也少了,大媽自然感受到無錢之苦。
美股因QE而炒上,貨幣政府直接影響股市。上面提到1月M2收緊至9.4%,還記得過去M2是如何走向嗎?2018年至2019年貿易戰,中國進行去槓桿,M2增速由11%放緩至8%,令A股經濟一潭死水。因為銀根緊了,人人無錢可花生活變得艱難,去年1月中國M2仍保持是8.1的低增速,處於緊縮狀態,但2月爆發疫情,M2增速已提升至8.4%,A股即使遇上疫情也開始跌唔落,3月外圍疫情大爆發,中國出口死晒火,央媽便將M2提速至10.1%,結果A股成為當時環球最佳表現股市,往後3個月M2增速均保持在11.1%高增長區,A股便越升越有。直至7月回落至10.7%,結果引來了7月至9月的回調週期。回顧今年1月M2增速再次由10.1%收緊至9.4%,為2月底A股跌市埋下伏線。
希望大家多一點👍及多share支持一下🙏
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
#圖太郎